描写竹子的诗句 朴素而高妙的美感

导读竹影斑驳,清风徐来竹林之美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植物,在中国文学、艺术,甚至哲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竹子的诗句中,最为常见的要数“竹影斑驳,清风徐来”了。这组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是竹林这一自

竹影斑驳,清风徐来

竹林之美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植物,在中国文学、艺术,甚至哲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竹子的诗句中,最为常见的要数“竹影斑驳,清风徐来”了。这组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是竹林这一自然美景的清新、朴实、幽静之美。

朴素而高妙的美感

竹子,生长在丰富的养分和自然气息中,披着淡绿色的纱幔,道道竹影投洒在地面上,陈列出自然的美。竹影斑驳,清风徐来,因竹之形,境之幽,使人恍如进入了另外一种时空。这种美感皆出自于竹子那朴实而高妙的存在感。

青竹翠色,飘逸不羁

竹子是清朝诗人李清照所特别喜爱的题材之一,《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起田园时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句子就以竹子为主题。无论是李清照的诗句还是今天我们所极其喜爱的《千本樱》中“吹竹笛的你”这一歌曲都表现出了竹子所具有的翠色、轻盈和活泼的特点。

竹韵古朴,气息空灵

在中国的文艺中,常以竹为主题进行描绘,有句诗:“古堰古民居,万木竹篱。竹皮些染青,石瓦古土色定出家国之味。”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是竹韵古朴,气息空灵的感觉。竹子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不管是在文学、书法还是诗词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这种文化内涵经过了长期的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竹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特别喜欢竹,这种爱竹的情感,由来已久。而这种情感不仅仅限于竹子本身,更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共生的赞美。竹子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清新、甜美和优雅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共生也是类似的。这种和谐共生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信仰。

竹影斑驳,清风徐来——Zen的美学

Zen宗禅宗在中国的发源地——江苏宜兴,就在竹林中。这里的竹子是极好的,而Zen宗禅宗所倡导的“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的境界,和竹子所表现出来的“竹影斑驳,清风徐来”的美学关系极其密切。这种美学所带来的脱离务虚、返璞归真、灵感曲折、思维开放,已成为了现代都市人所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结语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种,它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庭前有竹自静,客至无人不啜茶”的句子,形容竹子清幽之美。而在今天,无论是在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或者现代环境艺术等文化领域中都可以看到竹子所带来的美学观感。在竹子的诗句中,这组“竹影斑驳,清风徐来”最为经典,它所述述的自然、幽雅、恬静、清新之美,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相关文章